2008年9月世界缝机业百年老店———德国百福集团申请破产保护后,先后有上工申贝、新杰克、标准股份3家国内缝机企业参与了对百福的竞购事件,这也使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再度受到国内众多财经媒体的高度关注。
如今,“百福竞购”事件已尘埃落定,行业内海外并购热也已降温,但我们仍有必要对其进行冷静的思考。
审视并购动机
据媒体报道,至少有3家国内同行企业或与之关联的企业参与了本次对百福集团的收购活动。它们有的凭借地利优势以求捷足先登;有的频频高调亮相表示志在必得;有的悄无声息发力试图暗渡陈仓。虽然3家企业竞购的策略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殊途同归,其结果都是无奈出局。
分析其中错综复杂的原因,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海外并购的初衷。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快国内产业升级,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上讲,这是无可非议的合理动机。“借梯登高”和“借船出海”,这类并购行为本身就是以获取技术和品牌主要出发点,相信这也是3家国内缝企竞购百福的异曲同工之处。虽然我们未能看到这些企业收购百福的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但我们确信,其中有大量的篇幅讲述了并购所能产生的协同效应,以及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互补性等。
当我们深入讨论这种效应或互补性如何才能由预期变为现实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时,千万不要忽略了收购方整合被收购方行将面临的一场两难选择———是维持还是改变原有的生产经营格局。因为包括百福在内这样的标的公司,一般都具有技术领先、品牌卓著,但又因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而连年亏损的基本特征,如果不改变其原有的经营架构,根本无法扭亏为盈,这一点,出让其股权的原大股东肯定看得比谁都更清楚。如果对其作脱胎换骨改造则势必推行所谓的“空壳化”计划,而这一点则又是收购方会遭遇对方拼死抗争并引起相关机构严重保留态度的原因。
回过头来再看这场百福竞购案的最终结果:4月16日,百福正式宣布被一家原先并不知名的德国公司———Joahim Richter所收购。报道这则消息的媒体还不忘加了一句“收购完成后,将继续雇佣大约300名员工,并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将开始新工厂的建设”。
这也提醒了我们:面对“雇佣当地工人”和“基本保持当地生产”这些“本土化”的条件,我们国内缝企以不菲价格支撑的、釜底抽薪式的并购方式显然难以得到认同。或者说,在这种情势下,有钱也买不来我们希望得到的技术和品牌。
辨析“明争暗斗”
面对日益开放的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资本运作和产权交易,并将其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百福宣告破产后,这家缝机业的百年老店立即引起了同行,尤其是中国同行的浓厚兴趣。欲将其纳入旗下的买主们各显神通,并由此拉开了一场竞购百福大戏的序幕。
如何看待这种竞购现象?国内媒体大多作了负面的报道,诸如“恶性竞争,中国企业失意百福并购”,“遭同行双倍竞价拦截,联姻德国百福告吹”、“杀出程咬金,跨国并购面临夭折”和“鹤蚌相争,并购德国百福工业双落空”等。
平心而论,这些报道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某种先入为主观点的影响。百福的出让方需要尽可能多的竞购者参与其中,以便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同的竞购主体因依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对标的公司价值估算差异而开出不同的收购价格,其实都无可指责。有充分竞争,是资本市场成熟的表现。
至于是否有恶性竞争,首先,得看看有没有判别标准;其次,要看看有没有给出结论的充分依据。如果没有,我们只能将其视作市场行为,是商业运作。耐人寻味的是,在竞购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寻求政府支持,确实还动了不少脑筋,从中央到地方,动用了可以动用的所有人脉资源。应该说他们的愿望是好的,只不过最终的选择权应该而且必须是市场本身。
媒体的报道给人一种国内同行企业将“窝里斗”的陋习延伸到海外并购市场的印象。在无法接受这种观点的同时,笔者却突发了另一种联想:如果国内缝制机械行业在调整振兴、转型升级过程中真正把自身的整合先做好了,岂不是对外就可以减少乃至避免某些不必要的内耗呢?“攘外必须先安内”,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即使已不适用了,但如果把国内整合包括强强联手真正做好了,国际整合肯定会顺畅一些。眼光再放远一点,今后或早或晚还会有我们心仪已久的著名缝制机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等待中国买主的光顾。
权衡利弊得失
金融界分析人士认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收购国外企业,以加快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特别是今年以来,不少企业正热衷于海外抄底并有所宰获。这次竞购百福没有如愿以偿,对于参与竞购的企业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但在失望和无奈的交织之中,是否能换一种思考方式来对待这种成败得失呢?
海外并购,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眼下,欧美等金融危机的重灾区,确有部分制造业企业正欲换庄且资产价格缩水,是买方出手的有利时机。但同时必须真正看清楚,接收的这些技术虽先进,但高昂的运行成本也是企业海外并购的潜在风险。
最近,国务院国资委主要负责人的一席话又一次提醒我们:海外并购如果超越了自身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规模越大,损失越惨。说到底,对于收购海外企业的行为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提倡,必须量力而行,顺势而为。在对百福并购过程有限的公开报道中,笔者发现,一些企业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从签署意向书到准备达成正式协议,期间安排尽职调查的时间不足一个月。这样的工作进程安排,很难让笔者充分相信收购者已经真正做好面对由文化、税收、信贷和法律等差异将导致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以及未来整合过程中将面临风险的准备。总之,千万不要让可能取得的收益掩盖了潜在的风险。
并购百福不是中国缝机企业海外并购的第一例,缝制机械行业已有了先行者。同样是媒体颇感兴趣并称之为“小吃大”、“蛇吞象”经典并购案例,如今已过5年多时间。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并购时期”的风险正在不可避免的逐步显现,这是一个必须接受的客观事实。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经营海外企业决不轻松,“走出去”之路决非坦途。对于竞购百福失意者们,笔者想起了一句常用的谚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来源: 中国纺织交易网
相关资讯
- 会长新年谈|林云峰:解锁“新质”动力,重塑产业格局-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讯排行
- 中国纺联启动《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编制工作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纺织服装周刊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世界布商大会
- 2025中国(郑州)国际纺织服装面料辅料及机械展
- 追忆黄金十年,中国服装产业“时尚觉醒”纪实-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2025潍坊(诸城)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精准采购节即将启幕
- 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启升:为美好生活创新
- 质领2025·先锋谈|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数智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携手打造央地合作新标杆,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领导调研盛泽、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 ECO-NOVA可持续时尚大奖颁奖,30个户外运动产品获奖-纺织服装周刊
- 郎溪加速推动纺织产业提“质”向“新”
视觉焦点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纺织服装周刊
- 2025潍坊(诸城)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精准采购节即将启幕
- 会长新年谈|林云峰:解锁“新质”动力,重塑产业格局-纺织服装周刊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2024藤模年终时尚盛典|全龄共赴,致敬经典-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质领2025企业谈|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向“新”求“质”,逐梦白鹭新篇-纺织服装周刊
- 总成交额超4000亿元!十大篇章解读2024年柯桥纺织高质量发展之路
- 质领2025·先锋谈|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数智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启升:为美好生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