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是全国棉花生产的重点县,也是江苏省棉花生产的最大县,正常年景皮棉总产都在5万吨以上。2009年受上年植棉效益严重下滑,高效农业全面提升的双重影响,全县棉花的种植面积降到了近10年来的最低点。根据县棉花协会的调查,全县实际收获面积只有50万亩,比06、07、08年分别减少20.7万亩、20.5万亩和15.0万亩。又受到不利的气象条件和气候状况的影响,全县平均亩产籽棉只有184公斤,折合皮棉71.5公斤,较前三年分别减少25公斤、6.5公斤和12.7公斤。收购入库总量也只有3.55万吨,较前三年分别减少3.26万吨、2.61万吨和1.90万吨。单产、总产都是近四年来最低的一年。在棉花采摘交售期间,我们对全县各镇部分植棉户的棉花生产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并和棉农一起,对减产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多数棉农认为,2009年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老天不帮忙,自然灾害频发、时间长、灾情重,但也不能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应对在棉花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射阳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也都十分重视,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广大棉农认真落实好新一年的棉花种植,争取2010年棉花生产能有一个好收成。
一、棉花减产的人为因素
我们在调查时了解到并亲眼所见,在同样受灾的情况下,有些植棉户亩产籽棉不足150公斤,植棉的直接收入在除去各类成本后,基本无利可图,而有些户亩产超过了300公斤,收入也在2000元以上,成了大灾之年,棉花生产“双高”户的典型。相比之下,我们也不得不认同一些棉农的说法,自然灾害以外的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棉花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不能满足棉花高产栽培管理的需要。近几年,在全县农村一些有文化、懂技术、身强力壮的中青年纷纷外地打工或转向其它劳作,使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事棉花生产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因身体状况不佳,不能外出打工的体弱多病者,其中有部分人相对来说,思想较为保守,文化程度偏低,对植棉新技术的认知、接受能力较差,体力又较弱,不能满足棉花高产栽培管理的需要。
⑴先进的植棉技术难运用。目前,全县种植的棉花基本都是抗虫杂交棉或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具有省工、优质、高产的基本特征,但必须要有与其各个生育阶段相匹配的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良种必须要有良法,才能实现优质高产的生产目标。县镇农技部门为推广新型实用先进的棉花栽培管理技术都做了大量的培训、宣传、辅导、示范工作,但由于部分棉农的年龄偏大,识字又不多,对棉花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一时难以认识和掌握,运用时更不全面、广泛。部分棉农仍然采用老套的棉田管理方法,与实现棉花优质高产,需要有较高技术措施的要求差距较大,使杂交棉不同生育阶段显现出来的各种杂交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延续。
⑵繁重的体力劳动难承受。棉花是大宗农作物在田生长期最长的,目前,机械化作业的水平还比较低,轻简栽培技术尚在探索中,因此,从种到收,许多农活要靠人力劳作来完成。根据我们的调查,种植一亩棉花的用工是水稻的4-5倍,而部分农户,因劳动力不足、强度不够,不能及时应付必要的栽培负荷,使部分关键农事得不到落实,延缓了棉花正常的生长发育,人为地缩短了棉花的有效生长期,使单株成铃减少。陈洋镇陈洋居委会的李老汉说,今年已经70出头了,尽管只有3亩棉田,但由于棉田受涝渍以后,病虫害特别历害,天天背药水机,实在背不动,还有挖墒、培土壅根等一些重体力活也无法完成,儿女都外出打工了,叫工的工价又太高,只好就这么弄弄,最后收成只有别人家的一半。
⑶灾后的补救措施难落实。今年在棉花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低温寡照、台风暴雨等多种自然灾害,使一部分棉田接连遭灾,反复受淹,病虫害发生严重。为了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县、镇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动员,组织现场观摩,引领棉农落实好棉田的灾后管理。但有一些棉农还是认为,投入再多未必能有多好的收成,加之受上年棉价低迷的影响,失去了抗灾夺丰收的信心,从而使“水伤肥补、根伤工补”的抗灾措施难以全面落实,棉株灾后恢复生机的功能减弱,营养供给不足,导致蕾铃生长速度放慢,成桃率明显降低,直接影响到棉花产量的形成。
2、棉田水系标准降低,使棉花高产稳产缺少基本设施保障。棉花是喜温、好光、耐旱的作物,高标准的棉田水系,是抗御自然灾害,夺取棉花丰收的重要保障。近几年,全县每年都要组织水利建设大会战,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射阳地处沿海垦区,境内水网密布,地势低洼,圩区、次高地多,加之苏北里下河地区三大港从境内横穿入海,全县防洪保安的压力一直很大。在部分镇、村,河道淤积,工程老化,洼地不设防等问题,仍然很突出,三沟标准低、三墒不配套,部分棉田遇雨就成涝,田间受渍,病害蔓延,病死株率高,少数重病田近乎绝收。
⑴三沟标准低。在全县棉花种植区,大部分农田都是条田化,沟是沟、河像河,排灌的主体水系条件较好。每年冬春县政府还在不断组织实施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的水利工程,使河道通畅,排灌能力进一步提高。但在部分镇的一些村棉花种植较为集中的地方,三沟标准实在太低。条沟多年未疏理,加上农民为增加种植面积,不断在沟坎河坡上耕翻种植,泥土严重流失,已完全旱化。排沟淤积严重,沟头又无函管连通,成了田间储水池。主排河基本都是敞口,缺少闸站封闭,而且河坡杂草丛生,河面漂浮物拥堵,减弱了排泄功能。一旦遇到连阴雨,或台风暴雨,棉田积水根本无法排出,三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⑵三墒不配套。在沿海棉区,棉花从播种到收获,特别是在关键的产量形成期内,正是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对棉花产量形成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台风暴雨,雨涝渍害更是棉花生产的大敌。为了抗御不良的气象环境,往年在棉花移栽前后,棉农都要在田间开挖、疏通“横、竖、边”三墒,使其成为独立的田间水系,明水能排、暗渍能降,为棉花的高产稳产打下了良好基础。而09年一墒走天下的情况比较严重,部分棉田仅有横墒,而且标准较低,我们在棉田查看时,很少见到有30公分以上的棉田深墒,一旦降水,即使雨量不大,也是沟满田漫,不能即时排出,只能等其自耗,加重了渍害的发生,使棉苗根部处在无氧呼吸状态,根系活力受损,营养不能输送,影响了棉花正常的生长。
⑶配套设施差。在全县至今仍有一部分农田,特别是次高地,由于受水资源及水利设施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都是以旱作物连作为主要种植方式。就棉田而言,年复一年,除了棉花还是棉花,无法运用改水的耕作方法来防治灭杀病菌在土壤中生存、繁衍,加重了棉田枯、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害程度。加上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后,分散的家庭经营已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过去配套投入的一些水利设施由于重用轻养,损毁严重。还有通输河开挖以后,使全县的水情、工情等都有了变化,原有的水利设施排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排灌设施不足,使部分棉田成了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低产田。
3、高产栽培意识淡化,使棉花高产稳产失去技术措施支撑。棉花种植一直是全县农民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棉花的生产劳作中,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套高产栽培的模式和经验。但在近几年,部分棉农高产栽培的意识逐渐淡化,许多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措施不能及时落实,随之而来的是棉花单产水平逐年下降。
⑴品种“多、乱、杂”。射阳是最早引种杂交棉的县份。根据统计,2009年全县抗虫杂交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种植面积近100%。按常理这些品种都应该具有省工、节本、增产、质优的基本特性,但随着棉种市场的全面放开,棉种的盈利空间逐渐增大,棉种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也越来越多,一些假冒伪劣的棉花品种不断充斥着棉种市场,使杂交棉的增产优势渐显丧失。在射阳从当年12月到翌年3月末棉种销售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内,我们看到仅在固定销售门市上架的品种就有上百个,棉种的生产单位几乎来自全国所有棉花种值的省区。除此之外,棉种的销售方式也是多样化,有固定门市销售的,也有流动推销的,甚至登门劝购的,加之迷人的广告宣传,使棉农无所适从,也不知哪个品种好,哪些品种适合自己种植,而对农业部门推广品种又缺乏信任,出于无奈,只好各个品种都买一些,把承包地当作试验田。有些棉农种了不对路的品种或者劣质种,导致病害发生加重,杂株多、成铃少、棉桃小,直接影响到棉花产量和内在品质的稳定提高。
⑵冬翻质量下降。棉田冬翻是全县棉农一个较好的备耕习惯,每年在入冬以后,都要用大锹将棉田深翻一遍,深度一般在30公分以上,这对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能,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地的供肥能力,灭杀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和病菌等都十分有利。但在去年,一部分棉农采用牛耕或机耕,使耕翻深度大打折扣,也有一些棉农过了春节在天气渐显回暖时才开始翻田,根本达不到熟化土壤、灭杀病菌和害虫的目的,降低了移栽后棉苗大田生长的土壤质量和生长环境。
⑶地膜棉面积减少。射阳地处沿海,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每年5、6月份气温还不够稳定,棉田易旱易渍,通过地膜覆盖既可以增温保湿,又可增强棉苗抗御雨涝渍害的能力,为棉花生长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践证明,地膜棉比照露地棉具有醒棵早、生长快的特点,特别是在早春地温偏低,光照不足,干旱少雨的年份,这种优势更为明显。前两年全县地膜移栽棉的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县棉花协会的调查,2007年全县地膜棉面积占植棉总面积的50%左右,08年达到60%,而09年部分棉农为减少每亩20元左右的地膜成本支出,减少了地膜棉移栽的面积,使全县地膜棉面积比上年减少了25个百分点,而导致棉田整体抗御不利气象条件的能力下降。
⑷移栽密度过稀。部分棉农为了提高棉田产出效益,采用了多熟制的种植模式,在前茬作物收获前后,在棉田里又套种西瓜、山芋、毛豆等,为使套种作物有一定的生长空间,不得不减少棉花的移栽密度。也有部分棉农,为了减少用工投入,竟意用杂交棉的公枝来替代果枝获取产量,减少了棉花的移栽密度。还有部分棉农,轻信种子生产企业虚构的品性特征介绍和栽培要求,而减少了棉花的移栽密度,有的只有1200株,有的还不到1000株。研究表明,这样的密度,会使有限的水、温、光、热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即使在正常年景也很难实现高产。受灾后更难发挥群体补偿机制的作用,而达到抗灾夺丰收的生产目标。
⑸肥料投入不足。在减产幅度较大的棉农中,投肥不足是普遍现象。受上年棉价过低,成本上升,收益减少因素的影响,都减少了肥料的投入。我们在调查时,这部分棉农也直言不讳,在移栽时基本不用氮肥、更不用有机肥作基肥,即使在花铃肥追施时,也减少了20%左右的氮肥用量。农技部门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的要求倡导推广的钾肥施用,也少了许多,更谈不上施用微量元素。这样使棉花灾后恢复生机必需的营养供给既不足又不全,棉苗长势瘦弱,蕾铃大量脱落,错失了多现蕾、多结铃、结大铃的时机。除了以上这些外,还有培土壅根、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打顶,整技抹芽等一些高产栽培、精细管理的措施,由于施投也不够规范、适时,都直接影响了棉花的生长发育,而导致产量减少。
二、当前棉花生产备耕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2010年全县的棉花种植面积有所回升但幅度不是很大。受“双高户”典型影响及全国棉花产需仍有缺口,加上中央助农增收政策的出台,自信明年的棉价不会太低,大部分棉农“是种就要把它种好”的理念已基本确立。目前以棉田水利基本建设、棉田冬翻、棉种选购、植棉技术培训为主的棉花生产备耕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全力保证2010年棉花生产有个好的开头。
1、组织实施以棉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冬春水利工程。早在秋播刚刚结束,县政府即采取县、镇、村三级联动,组织实施新一轮冬春水利会战,从通过建设高产稳产棉田来提高棉农植棉的积极性,更好地稳定全县的棉花种植面积。冬春水利建设以河道疏浚、次高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工程设施配套等为重点,着力解决好引排不畅的问题。计划完成土方总量810万方。截至元月10日,已累计完成675万方,占任务的81%,从目前的施工情况和进度看,可望在月底前全面完成。新、拆、改、扩建的200多座设施配套工程,也在进行中,预计在5月底汛期到来之前基本竣工。这些工程完成以后,将使部分棉田的排灌体系更加完备,次高地的防洪保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棉田及亩床冬翻也已全面开始,着力改善棉花生长环境,确保今年全县的棉花生产实现在正常年景超高产,小灾年份能增产,大灾之年少减产的生产目标。
2、认真引导棉农选购品质优丰产性能好的棉花优良品种。目前棉种选购已经开始,为避免盲目购种带来的损失,有效改变目前棉花品种“多、乱、杂”的状况,且有关部门在采取严格种子市场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广告用语的同时,倡导棉农选购已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定,且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在本区域种植的棉花优良品种。提醒棉农在选购棉种时一定到在工商部门注册,且获得棉种经营许可的种子经营门市购买,并索取购种发票或其它有效凭证,确保在新的棉花生产年度棉花品种乱套现象能有所遏制。最近,我们从县城的棉种销售门市了解到,自元旦以后,基本每天都有棉农到门市购买棉种,而且选购的都是农业部门建议或经自己及周边棉农种植过的品种优、衣分高、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优质棉种,同时单户购买的品种数量较上年又有减少,势头较好。
3、强化培训,千方百计实现全县棉花种植水平的新突破。农业技术指导部门已着手安排,围绕棉花良种良法,棉田高效立体种植,棉花轻简栽培,防灾抗灾,配方施肥,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重点,利用冬春农事相对较少的遐闲时段,采取集中授课、分点示范、广播宣传、印发资料及电视台“现代农业”栏目,搞好植棉新技术的培训、辅导、推广工作。同时将根据棉花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的技术要求,采取送科技下乡,组织现场操作演示及走村串户,田头会诊等多种办法,及时把各种技术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使全县的棉花种植水平有新的突破,努力实现棉花生产优质、高产的新局面。(射阳县棉花协会陈占龙)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资讯排行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崛起之路|新赛道的领航者——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张跃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纤维之路×恒田企业×亚东集团×天虹纺织|202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对接交流活动走进江苏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打通“时尚+跨境”新路径!全球知名电商平台机构齐聚虎门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