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晓亚15日说,迄今为止,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累计推广面积达3.15亿亩,新增产值超过440亿元,棉农增收250多亿元,每年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1万到1.5万吨,相当于我国化学杀虫剂年生产总量的7.5%左右;棉农的劳动强度和防治成本显著下降,棉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记者从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博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上获悉,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7500万亩左右,约占世界面积的15%,皮棉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它涉及1亿棉农的重要经济来源,1900万纺织及相关行业工人的就业问题等。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棉铃虫危害猖獗,每年给国家造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据统计,1992年棉铃虫特大爆发,棉农为防治棉铃虫喷施农药中毒事件就有10万多例。
陈晓亚在论坛上就我国转基因棉花的发展历程做了全面系统的报告。陈晓亚说,面对严峻的生产形势,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很大进展。1991年国家“863”计划启动抗虫棉研制工作后,我国科学家于1992年底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FMCry1A融合Bt杀虫基因,转入棉花创造出单价转基因抗虫棉。1996年又研制成功双价抗虫棉。
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育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70个,已在河北、山东、河南等主产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2008年国产抗虫棉达到市场份额的93%。其中,“中棉所41”是我国第二代抗虫棉的标志性品种,其适应性广、推广面积大,以其为亲本还衍生出许多新品种,该品种于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棉所63”在长江流域棉区高产创建中,创下该棉区子棉1000斤的高产记录;早熟抗虫棉品种“中棉所50”比对照品种增产29%,是适宜麦棉套种的优良品种。
首届中国(博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由科技部、农业部、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共有来自全国涉农院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以及科技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等共计500余人参会,袁隆平、李振声、戴景瑞、谢华安等16名院士在论坛上作专题报告,并就“发展种业科技,保障粮食安全”的主题进行研讨。
来源: 中国纺织网
资讯排行
- 质领2025企业谈|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向“新”求“质”,逐梦白鹭新篇-纺织服装周刊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鸿天集团核心业务持续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世界布商大会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20国宾客聚首虎门!虎门“三会”联动开启时尚新篇章!
- “乌蒙村秀”新年唱响彝族服饰时尚新乐章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海宁许村举办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纺织服装周刊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