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讯 南充丝绸历史悠久,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兴盛一时,到上个世纪90年代受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蚕茧产量由辉煌时期的40万担锐减到现在的20万担,丝绸织、染和服装的产值也大幅度下降。历届市委、市政府对传统丝绸产业很重视,一方面抓企业改制,另一方面争取国家、省对南充丝绸产业发展的支持,通过破产核呆、企业改制重组、出台激励政策,从而使我市的茧丝绸产业正在重现恢复性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南充丝绸工业在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南充丝绸工业存在的问题
(一)桑蚕基础受到弱化
近年来,受市场、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蚕桑基础得不到行业的“反哺”,蚕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蚕农的积极性受挫,出现毁桑—栽桑—再毁桑的恶性循环,多年无法解决,最终使我市丝纺原料基础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主要原料呈逐年大幅下滑的态势。蚕茧产量由过去的全省第1位下降为第4位,蚕茧收购量由过去的近2000万公斤下降为不足700万公斤,蚕种发种量从1995年的105万张降到现在的30万张,降幅达70%,蚕桑基础明显弱化;蚕茧质量在全省20个市、州排名是倒数第8位,已经出现了本地丝厂不愿用本地蚕茧,本地绸厂不愿用本地厂丝的局面。
(二)产业链条关联度低
南充丝纺产业链条较长,原料生产、收购、加工、终端产品生产统一协调机制乏力,原料生产大多停留在单家独户状态,收购主体分散,秩序混乱,致使原料总量不足、流失严重,与现实加工能力不相适应。同时,丝纺龙头企业带动聚集效应差,大纺织理念尚未确立;企业生产经营各自为阵,同在一个较狭窄的市场内恶性竞争,致使企业效益不高;桑蚕、缫丝、织绸、服装这几大块,各自为阵,一盘散沙,处于分兵作战的状态。产业集中度低,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网络化的联合协作,整体优势和竞争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行业规模严重萎缩
全市蚕茧产量比建市时减少60%,丝产量减少50%,绸产量减少30%,而全国及周边内江、资中、德阳等地却在大幅度增长,南充作为全国蚕茧基地和“绸都”的地位已岌岌可危。一批丝纺服装产业的骨干企业弱化主业,如过去美亚丝绸厂、南充丝绸三厂等一批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品牌企业,近年来都把产业重心向房地产和其它产业转移,出现了丝绸主业淡化的现象。如美亚改制前有890台绸机,400多台(套)服装生产设备,而目前搬至新区简易厂房的只存240台织机(实际开台不到200台),车间无恒温保湿设施,场地简陋粗糙,已不具备生产高档绸条件。
(四)遗留问题悬而未决
丝纺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之多数企业建厂历史悠久,多为国有企业改制后组建起来的企业,人员包袱重,改制成本大,企业和地方财政支付能力弱,遗留问题较多,企业不堪重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办本不该企业办的事,疲于应付、解决遗留问题和稳定问题。一些企业改制不彻底,产权不明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创业积极性不高,企业激励机制失去效力,企业发展后劲乏力,难以轻装运行,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五)资金匮乏后劲无力
据实际调查,我市金融部门对丝纺改制企业基本不予信贷投入,致使企业流动资金缺口5亿元以上,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技术改造继续滞后,总体装备水平落后于江浙同行10年。近两年来,除美华尼龙实施2000吨差别化纤维改造、贤成嘉纺开发高支高密府绸系列产品替代进口面料、六合集团的合资企业新上24台剑杆织机、南部绿神新上5组自动缫、新立新公司新上3组自动缫外,在丝纺生产技改上,几乎没有大的技改项目投入,多数生产设备以70—80年代老设备为主。而丝绸业具体产品的品质,跟制造产品的设备条件联系紧密,设备条件的好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
(六)产品开发缺少创新丝绸服装企业的技术装备落后,精深加工不足,优秀设计人员大批流失,熟练产业工人外出打工,许多企业只好放弃产品开发,相互抄袭设计,或者干脆完全放弃设计只做点来料加工,所有这些,使得我市丝绸产品质量和档次都难以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同行竞争。
二、南充丝绸业发展的对策
(一)合理布局,夯实蚕桑基础蚕桑是丝绸的基础,蚕业产业化是现代蚕业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企业、业主投入为主、农户投入为辅、政府投入为补充的蚕业“反哺式”发展新机制,要做到“政府有政策、行业有统筹、企业相配合”,并把强化基地乡镇建设和培育发展业主大户作为重点,以巩固提高南充丝绸工业的根基。
1、狠抓结构调整,切实抓好蚕桑基地建设。蚕农每亩桑树可得纯收入1000元左右,只要技术指导、蚕茧收购管理等服务能跟上,农民就有栽桑积极性。全市要主抓南部、阆中、嘉陵、西充、仪陇、蓬安6个省市蚕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60个年产茧25万公斤以上的基地乡(镇)、100个主产乡镇、1000个专业合作社,5万专重户。重点基地县(市、区)把蚕桑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势产业和立县农业产业来抓,恢复和建立服务体系,实现养蚕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科学化。
2、促进利益联盟,保护蚕农栽桑养蚕热情。要积极引导有实力的缫丝企业参与蚕茧资源的整合,构建“公司+专业桑园主”、“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实事求是的、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新型产业链,走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形成“桑蚕茧丝经济共同体”,实现蚕农、缫丝企业之间的“情投意合”和“双赢”局面。
3、推进产业经营,促进蚕桑专业化和产业化。要通过大力发展蚕业合作社和创新服务体系,实现南充蚕桑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和经验,提高蚕茧品质,降低蚕农的成本,实现我市蚕桑稳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要积极推行南部县“先锋蚕业生产合作社”的典型经验,采取股份合作制、技术承包制、租赁经营制包括因地制宜地创新合作模式等多种形式吸引蚕农入社,成为利益共同体。要大力支持和鼓励罗先锋式的专家能手的技术创新和创业热情。
(二)用活品牌,整合优势资源
要用好“中国绸都”和“四川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两大城市品牌,“自力更生为主,招商引资为辅”,吸引外来资本与南充丝绸工业资源的“嫁接”,大力促进丝纺服装产业的资源整合。结合我市丝纺服装产业的布局,支持丝纺服装重点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南充丝绸产业集群,实现技术、市场和信息共享、互动发展的新格局。1、招商引资,外引内联。南充本土丝纺服装企业总量和规模相对较小,我们要通过招商引资来促进本土丝绸品牌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生产规模等方面进行突破,促使南充丝绸企业自身发展和壮大。要乘“东桑西移”东部企业梯度向西转移的历史机会,通过策划,精心营造气氛,把南充丝绸的硬软环境、优惠政策广为传播,利用我市各种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举行招商活动,高质量地招商引资。
2、扶优扶强,培植龙头。要积极实施大集团战略,扶持一批生力军,如丝绸可以六合集团为龙头,引导其它丝绸企业,以经济为纽带组建大型丝绸企业集团,集团内实行一厂多制,组建多个互相参股、法人独立的子公司,以利争取国家技改投入,加速产品上档升级。鼓励一批中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服装以依格尔、美亚、金嘉服装为龙头,利用依格尔、金嘉服装市场和外销客户的优势,整合市内服装企业,扩大服装出口。同时大力开发丝绸服饰和装饰用品,特别抓住各种大型政治、经济事件的机遇,开发具有南充特色的丝绸旅游制品。
3、打造品牌,做出特色。南充一定要着力打造本地企业自有产品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对于任何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来说,真正可持续的增长多数还是源自其本土内部而非外部的投资,如果没有本土企业,没有自主品牌,就没有地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紧紧抓住六合丝绸服装、美亚牌真丝睡衣、爱肤尔丝棉被、依格尔床上用品等一批企业有影响的主导产品,通过打造品牌和拓宽销售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积聚”上做文章。
(三)升级设备,大力创新产品
要加大技改力度,提高丝纺服装企业装备水平,引导丝纺服装企业调结构,从低质、低档产品向高、中、低档产品合理发展。在争取国、省项目上,以大型丝纺服装企业为龙头,精心包装,优选项目,打捆上报,增强项目的可比性、实效性,通过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如支持六合、美亚高档无梭织机生产线、云禾印染高档园网印花生产线、新立新公司15组自动缫、南部绿神桑皮纤维生产等重大技改项目实施。
(四)聚集人才,积极创新管理
要振兴南充丝绸工业,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驻市大专院校人才培养、培训的基础优势,对丝纺服装产业急需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作、产品研发、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人才进行重点选拔和培养,对大型丝纺服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要实行重点培养和重点引进相结合,集聚人才和智力优势,增强企业发展内动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资源。并且,鼓励和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技术人才到企业兼职或以科技成果入股,与企业合作从事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经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抓紧建立完善企业家培养、使用、激励、约束和保护机制。大张旗鼓表彰并重奖优秀企业家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加强对工业管理、研发、营销、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工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五)创新思路,解决资金瓶颈
一是扩大直接融资。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民间借贷、引进外资、上市筹资和银行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实现。比如:用优惠政策鼓励经营人才、技术人才、外出务工人员在南充投资创办丝绸类企业。二是改善间接融资。一方面银行要转变经营理念,改进信贷管理,对私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可采取“多户联保、按期存款、周转使用”等管理办法,既降低信贷风险,又能有效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此外,加大金融环境治理力度,巩固A级金融安全区创建成果。加强银政、银企沟通,推进信用文化建设,建立激励和共同防范风险机制,促进银行增大工业信贷额度。积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争取境外金融机构贷款和新的金融形式更多地进入南充。指导帮助企业选好选准发展和技改项目,积极上报争取国债和财政贴息。加快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用好用活工业发展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资本运作,力争近年内我市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实现零的突破。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资讯排行
- 武汉时装周之今日非遗,变化中的新生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崛起之路|新赛道的领航者——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张跃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海宁许村举办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花禧乐纺织:乘国风之势而起,舞动时尚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