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我跟随委领导赴新疆进行了为期15天的棉花生产调研,历经喀什、阿克苏、吐鲁番、石河子等地州的数个产棉大县,行程3000多公里。回京即起草了《关于新疆“九五”期间棉花生产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后,国家启动了新疆棉花基地建设。时光荏苒,转眼15年。今年5月再赴新疆南疆调研,看到棉花基地成就斐然,然而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也很严峻,从长远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疆棉花基地及棉花产业。
――作者如是说
成就
“棉花西移”造就辉煌
回首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主要产棉区集中在冀鲁豫和长江流域,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国总量的80%以上。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如国家调整了棉花收购政策;棉花病虫害较重,植棉比较利益下滑等。我国主产区棉花生产出现徘徊,产量波动频繁。像在1985~1994年间,冀鲁豫3省的棉花产量在293万吨~200万吨间徘徊,最低年产量曾跌到126万吨(1993年)。
而在冀鲁豫棉花生产下滑的同时,新疆棉花生产却异军凸起。其面积、产量迅速增加,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225万亩和5.5万吨发展到1994年的1124.7万亩和88.2万吨,均占全国的20%,跃居全国首位。1995年初,新疆向国务院提出建立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的设想。
为了保证国家掌握稳定的棉花资源,同时也考虑发挥地区优势,国务院在进行了充分酝酿和委派有关部委调研后,决定调整全国棉花生产布局,实施“棉花西移”战略,启动了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
项目启动后,新疆动员全区力量,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暴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新疆更是顶住了种种压力,坚定不移地建设棉花基地,不断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到“九五”期末,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总产接近150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25%和33%。
到目前为止,新疆棉花基地是“九五”至“十一五”连续3个5年计划国家扶持的重点农业项目,是建国60年来国家对单一省区、单一农作物投资年限最长的一个项目。15年来,国家累计投入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25亿元,银行贷款及地方自筹资金78亿元,共新增耕地4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40万亩,新建及除险加固水库17座,打井5480眼,修建防渗渠系6万公里,为提升棉花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根本保障。
纵观新疆棉花基地15年建设历程,成就巨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我国棉纺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15年来,新疆棉花产量由88万吨提高到300万吨,增加了2.4倍。“十一五”期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100万亩以上,棉花产量保持在250~300万吨。其中,2007年为历史最高年份,棉花面积、产量分别达到2670万亩和300多万吨。2003年以来累计调出棉花1800多万吨,超出同期全国棉花进口量200多万吨,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棉纺工业的高速发展,也为保持国内棉花70%的自给率奠定了基础。[pagebreak]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品质。具体来说:一是解决了新疆棉花糖份高的问题。新疆农业科研人员通过推广棉花中早熟品种和促早熟技术,降低棉纤维内在糖份;采用蚜虫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减少蚜虫分泌物对棉桃的污染,从而解决了新疆棉花在纺纱中绕皮辊、绕皮圈现象,消除了纺纱工艺和产品质量的隐患。同时,降低了纺织成本(高糖棉须加消糖剂,每吨增加成本100元。)二是推广矮密早栽培、膜下滴灌等技术,提高棉花单产水平。“十一五”前4年,新疆棉花单产比1995年增长26%以上,2009年已达到119公斤,比1995年增长33%,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平均单产35公斤。其中,兵团平均单产达到155公斤,喀什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棉花最高单产可达到200公斤。
――转变了生产方式。主要成果有:一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棉田高效节水示范面积达到225万亩,棉田年节水15.8亿立方米,有效地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水肥的科学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了新疆农业高效节水进程。二是推广机械化采棉技术,“九五”末期,兵团推广机采棉技术,现已在40个团场应用,形成了机械制造维修、育种、化学脱叶、机收与加工相互配套的技术体系,改扩建81条机采棉清理加工生产线。目前机采棉面积已达到174万亩,机收率已达23%,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棉花初加工和储运能力。一是轧花能力大幅度提高。1995年新疆轧花能力为93万吨,现已达到450万吨,增长了4倍多,满足原棉生产需要。二是通过轧花企业技术改造,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全区858家轧花企业中90%以上完成了生产线更新改造,并更换加工企业的棉花打包设备,将原来的85公斤棉包包型改为227公斤的国际通用包型,方便仪器检验,降低加工成本,加工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同时,新改扩建棉花纤维公证检验机构,提高了棉花纤维检验的权威性和公信度,2009年新疆70%棉花进行了公证检验。三是棉花储备能力明显增强。新疆已建成棉花中转库13个和12万平方米的库房,储备能力由1995年的10.4万吨提高至96万吨,已占全部棉花产量的38%。同时,还解决了棉花运距长,中转多,大量棉花露天存放,霉烂降质,损失大等问题。现南疆已形成了沿巴楚、阿克苏、库尔勒、吐鲁番的棉花运输走廊,年中转储运棉花近200万吨。
――促进了棉纺业能力发展。棉花产量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内地企业来疆落户,带动了新疆棉纺能力的发展。2000年以后,新疆棉纺织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达到89家,纺纱能力约400万锭,纺纱产能居西部12省(区)之首,年产棉纱近40万吨。而随着香港溢达、浙江雅戈尔、天盛等20家知名纺织企业落户新疆,更带动了当地棉纺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经过15年的努力,棉花已经成为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原棉产值达到300亿元,占全疆种植业产值的65%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棉花收入占全区农民收入的35%,占南疆主产区农民收入的60%;棉花加工产值占全疆工业产值的60%~80%;全疆15%的财政收入、产棉县50%的财政收入来自棉花及其相关产业。
分析
植棉生产不应成了“亏本买卖”
在充分肯定新疆棉花基地15年来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对农产品的政策取向,新疆棉花产业正面临着许多新的的问题。
收益不稳影响植棉积极性
“九五”期间,植棉收入高是新疆棉花生产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但近年来,随着植棉成本的上升、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大以及林果业的发展,棉花的比较效益逐渐下降。具体分析来说,从生产成本看,2009年新疆平均每亩棉花生产成本为960元,比2003年增长了80%,其中人工成本增加了1.5倍。从现金收益看,2004~2005年棉花现金收益约为600元/亩,2007年为929元/亩,2008年降至555元/亩,2009年为867.8元/亩,起伏较大。而同期,小麦现金收益稳步上升,由280元升至508元。同时还应注意到,虽然在2009年,棉花每亩现金收益高于小麦,但由于棉花用工比种粮多50%,且劳动强度大,扣除用工和土地成本后,棉花每亩纯利润仅为350元左右,与小麦基本相当。但是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国家敞开收购,且库存充分,国家调控力强,地方政府对此无后顾之忧;而棉花价格完全开放,虽有临时储备措施,但棉花产业链长,与国际市场价格关联度高,进口量大,国家对其调控能力远不及小麦,市场风险大,地方政府对此心存疑虑。由此,笔者认为,棉花比较效益的下降,不仅挫伤棉农的生产积极性,也动摇地方政府发展棉花生产的信心。像2009年,新疆就已经出现“扩麦压棉”趋势,棉花面积比上年减少了400万亩。如今,在棉价飙升的情况下,农民积极性仍有限,面积仅与上年持平。面积是产量的基础,面积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棉花的生产。[pagebreak]
此外,由于棉花收购环节执行标准不严格,种植者利益得不到保证。目前,除兵团团场因棉花交售量大,明确提出按马克隆值指标加价外,对一般生产者而言,该项指标形同虚设,棉花优质不能优价,而棉花购销企业向纺织企业售棉时可以以此加价,棉农利益存在隐性流失。
品种研发滞后影响核心竞争力
“九五”期间,新疆棉花以绒长、色白、均匀度好、“三丝”少著称,新陆早5、6、8号和中棉12、19号等品种,在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十五”以来在品种研发上滞后,主打品种不突出,虽然选育出一些丰产性较好的新品种,但在适应性、抗逆抗病性方面没有突破,品质方面也不敌以色列棉花,长绒棉在品质上与埃及棉花差距更大。这也是新疆棉花虽调出量大,但在价格上没有话语权的原因之一。
原棉优势未形成棉纺优势
一是棉花加工产业链短,初级产品多。目前,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的40%,纺织规模占全国的6%,居西部12省之首;而棉纱产量仅占全国的1.5%。2009年新疆纺织工业销售收入仅占到全国纺织工业收入的0.5%,产能和效益不匹配。多数企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其产值占全疆纺织工业产值的80%。
二是企业生产成本高。虽然工人月工资低于内地同行业30%,但由于工人技术水平较低,例如新疆纺织企业万锭用工达120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以上;又如,2009年新疆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平均利润率仅1.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政策扶持力度仍显不足
15年来国家对新疆棉花基地给予很大支持,除生产基地建设投资外,还给予良种、保险保费、出疆棉花及棉纱等制品运费等财政补贴政策。但是在近年国家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力度、粮棉比价发生变化、棉花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下,上述扶持政策就显得力度不够。归纳为“一少”、“一高”、“一低”。
所谓“一少”,即农资综合补贴少。现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的分省规模,以粮食生产指标为主要依据,兼顾其他作物,没有充分考虑新疆棉花主产区的特殊性。冀鲁豫苏皖鄂等省既是棉花主产省又是粮食主产省,棉花面积仅为粮食面积的7%~13%,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基本可以覆盖省内大部分地区;而新疆是最大的产棉区,但仅是粮食平衡区,2006~2008年棉花面积约为2500万亩,为粮食播种面积的1.2倍,由于粮食种植面积少,新疆大部分地区没有享受到农资综合补贴。《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显示,新疆棉花亩均补贴性收入仅为6.78元,为全国平均水平(15元)的45%,为河南、江苏省(33元)的20%。
所谓“一高”,即企业税负偏高。由于新疆棉纺业原料以棉花为主(增值税进销项税率相差4个百分点),而内地纺织原料60%为化纤(实行工业品增值税平征平扣政策),导致区内棉纺业增值税税负水平高于内地,2009年棉纺织企业应交增值税税负3.3%,高于全国纺织行业1.1个百分点。
而“一低”则是指运费补贴相对偏低。新疆远离棉花主销市场。国家对出疆棉花给予每吨400元的运费补贴,而据农业部门测算,这样的补贴额度运到天津港尚可,若运到广州还差200元,目前出疆棉纱的实际运费每吨已达850元。疆内运费问题也很突出,南疆棉花运量约占区内总量的2/3,出疆量大,最西端的喀什地区运距比北疆多1000多公里,运费需增加500元,运输成本无形之中削弱了南疆棉花的竞争力。[pagebreak]
建言
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仍然任重道远
新疆棉花基地取得的成就,与国家的支持密不可分,更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浇灌出来的。今后,巩固和发展新疆棉花基地,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的任务还非常艰巨,而笔者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大新疆棉花产业的支持力度。应在科学合理制定新疆棉花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布局、工作任务、重点项目的前提下,加大基础设施、生产基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具体来说,在基础设施方面,应在兼顾地方与兵团利益、兼顾上下游产业关系、兼顾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抓紧开工一批“卡脖子”工程,突破南疆水电瓶颈制约,为下一步延长棉花产业链创造条件;在基地建设方面,应加强棉花良种研发、高产栽培、节水技术等科研设施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支持棉区发展节水灌溉,完善棉田灌溉渠系;在产业发展方面,结合《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新疆纺织业发展定位,加大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新疆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建设优质棉纱、棉布、棉纺织品基地。如在财政补贴政策上,应鉴于新疆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建议比照东北粮食政策,给予新疆棉花产业区域性的扶持政策;同时,应扩大财政对棉花产销的补贴力度,将新疆棉花生产纳入农资综合补贴范围,按棉花面积核定补贴额度;对外运棉花,按照不同产地运距制定差别运费补贴标准。
其次,尽快建立新疆棉花收储的长效机制。建议参照《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若干意见》和《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研究制定新疆棉花购销储运调控预案,改变现行的每年新疆棉花政策一事一议的做法,逐步建立新疆棉花购销储运的常态化调控机制,在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调节市场供求,引导市场预期,防止棉花生产和价格大幅波动,增强政策时效性,稳定棉花生产预期,解除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后顾之忧。调控预案要在避免过多干预市场价格和兼顾棉农合理收益的基础上,制定预警指标体系和相关价格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棉积极性。鉴于新疆地理位置相对封闭,棉花占全国比重大,其他省(区)无法攀比,建议在新疆试行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反周期补贴制度,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将价差直接补贴给棉农,既体现了政府干预,又保证了棉农收益,又不影响纺织出口竞争力。
第三,加强品种研发和栽培技术研究,提高新疆棉花核心竞争力。应充分挖掘军棉系列抗枯萎病的品种资源优势,在棉花抗病品种上有所突破;选择有潜力的早熟品种资源,将丰产性与生长周期匹配,解决南疆棉花生长期长问题;应加快现有棉花品种的筛选,解决品种多乱杂问题;应加强长绒棉开发,以适应高端产品的原料需要等。
第四,发挥兵团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现代棉花产业。兵团应积极发挥在节水灌溉、推进农业机械化方面的表率作用,把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旱作技术作为转变传统生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的抓手,实现节本增效;把推进机采棉技术作为加快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环节,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形成新疆特有的模式;同时还应严格执行国家收购标准,实现产品优质优价,逐步形成棉花经销企业与棉农的利益共同体,构建现代产销模式。兵团应在不断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同时,增强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真正成为新疆现代棉花产业的排头兵,打造现代棉花产业,使全区棉花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循序渐进发展新疆棉纺业。新疆应积极发展下游产业,将原棉出疆逐渐转为棉纱及相关制品出疆。其中,北疆基础设施条件好,有加快发展的条件,可吸引内地大企业集团将其产业链一端移入新疆发展,构建跨区域上下游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产业链。而南疆基础设施条件差,则应抓住各省援疆的有利时机,积极改善南疆基础设施,加强工人职业技能和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培训,为今后延长棉花产业链创造条件。[pagebreak]
定位
棉花生产布局中新疆的作用无可替代
新疆地处西域,面积占我国国土的1/6,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今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中,要注重培育优势产业,增加地方造血机能。而棉花是新疆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新疆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巩固棉花基地建设成果、发展棉花产业有利于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造血机能,有利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同时,新疆棉花基地对于保障我国产业安全、优化种植业布局、促进南疆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从保障产业安全看。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优势明显的产业。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为我国纺织企业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纤维加工量已占世界的48%。近年石油价格带动化纤价格上涨,促使纺织企业提高用棉比例,棉纺业中棉花和化纤的比例已达到1:1。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纺织品需求上升,国内棉花需求还将保持增长态势。2004~2006年,我国棉花年进口由不足200万吨增至364万吨,进口依存度由28%上升至38%,2006年后由于新疆棉花增产较多,进口量才逐渐下降,进口依存度降至20%以下。由此可见,假如没有新疆棉花的支撑,我国对国际棉花市场的依存度将超过50%以上,棉花产业将重蹈大豆、油脂产业的覆辙。
其次,从农业生产格局看。新疆在我国的棉花生产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且权重越来越大。近年冀鲁豫、长江流域地区城镇化工业化速度加快,城市、工业与农业争地,农业内部粮棉油三大作物争地,用地矛盾十分尖锐。加之上述地区农民打工、就业机会多,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省工省力等因素,稳定棉花面积已经十分困难。而新疆区内棉花与粮油等大宗作物争地矛盾不突出,发展潜力大。此外,新疆作为全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地,随着棉纺品的产品升级,长绒棉需求增加,笔者认为,新疆今后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其作用更是无可替代。
最后,从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看。南疆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较少,劳动力充裕,少数民族青年劳动力到沿海打工更面临语言、生活习惯上的不便以及婚姻等现实问题。南疆棉花产量占全区产量的70%,原料充足,发展当地的棉纺业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就地消耗原棉,是最现实的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的渠道,也是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最好途径。
小资料
“棉花全身都是宝”。它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必须努力使棉花增产,搞好综合利用,增产增值,以增加棉农收入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多方面的需要。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相关资讯
- 花禧乐纺织:乘国风之势而起,舞动时尚新姿
- 波司登发布2022/23 ESG(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 马鞍山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万吨级聚乳酸聚酯切片技改项目顺利投产
- 丰原聚乳酸纤维、金环莱赛尔:让绿色纤维为健康生活发光发热
- 一家入手14台,远信工业Y9000双层定形机广东大秀爆品能量!
- 恒逸重点实验室上榜纺织行业创新平台
- 兵团棉花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这场论坛纵论期货“推进器”价值
- 赛尔推出又一款基于ImagineX平台的喷墨打印头Irix
- 魏桥纺织:再生棉绿色环保助力创新创效
- 时尚先锋转型突破,波司登携手阿里“云”闯关
- 保定高阳政企直通 助纺织企业“渡难关”
- 宝纺印染:从“静以待时”到“时不我待”
资讯排行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纤维之路×恒田企业×亚东集团×天虹纺织|202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对接交流活动走进江苏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