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有13万家,仅服装企业就有8万家左右,而这些服装企业一年的生产能力大约为600亿件,2007年全年出口额达到了1600亿美元。从纺织产品的原材料产地到生产企业,再到流通销售区域,上下游产业链所涉及到的从业人口总数大约为1.7亿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出口国早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但是,在中国纺织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行业遇到的前所未有的瓶颈: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纺织品原材料上涨,服装类产品价格却在下降;用工难、用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盲目生产过剩、纺织品库存加剧;同质化竞争等,这些问题与矛盾正在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纺织业前进的步伐。
2008这一年或将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大考之年。
人民币升值 美国次贷危机尽显
2007年2月,美国爆发了次级贷款危机,这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更波及到了众多行业,其中纺织业是受其影响最重要的行业之一。
从2007年出口数据来看,我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占到总出口额的14.3%,到欧盟、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出口占了其他的大部分。但实际上,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他的经济在某种程度上的萧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依赖于美国市场的其他国家。
其中,欧盟、日本这些与美国经济紧密相连的经济实体在一定程度上颇受影响。据最近资料显示,日本2007年GDP增长仅为1.5%。这些经济的影响势必同样涉及到纺织业。
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统计正验证了这一点。海关数据显示,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49.84亿美元,增长25.21%,其中,纺织品出口55.75亿美元,服装出口94.09亿美元,分别增长33.63%和 20.71%;2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02.88亿美元,下降8.5%;其中纺织品出口37.94亿美元,同比下降0.71%;服装出口64.94亿美元,同比下降12.5%。
商务部最新消息,根据美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OTEXA)统计,1 月,美从中国进口纺织服装16.6亿件,同比下降3.1%,金额25.9亿美元,同比下降7.7%。我国纺织品在美总进口数量中所占份额从去年同期的 39.9%上升到今年的40.2%,在总进口金额中所占份额从去年同期的35.3%下降到今年的33.9%。这已经是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负增长。
有专家表示,受其次级贷款危机的影响,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产生影响:美国经济的衰退会影响到消费水平的下降,纺织品作为美国一个重要的消费部分,自然受到影响;最近受其影响,美国加大了对本国贸易保护措施,从而减弱了中国的纺织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受美国经济影响的日本、欧盟等国的经济受到影响,这些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如果说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引发了全球对美国经济衰退,影响到了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消费,从而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出口,那么人民币的加速升值无疑更压缩了纺织服装出口的利润空间,好比在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2007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 6.9%。而今年人民币升值更加快了速度。截至3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0815,连续第三天创出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自汇改以来已经累计升值14.52%,今年内已升值3.15%。
“不要小看人民币的这点变化,这可是我们出口的大部分利润呀。”一位福建从事加工出口为主的企业负责人说,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之间,出口企业的利润已经没有多少了。
数据显示,我国纺织行业整体平均利润率是3.9%,再加上出口退税有所降低,人民币升值必将使纺织服装企业本来就不大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2007年,有相关部门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1%-4%。尽管数据的说服力有限,但利润空间的压缩已经确确实实地摆在了企业的面前。 [pagebreak]
原料成本增 成品价反降
原料成本的大幅上升,成为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棉花是纺织品的主要原料,棉花价格的变化牵动着纺织企业的神经。
据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2008年纺织服装研究报告显示,棉花作为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其价格走势对于纺织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从内外棉比价,棉与替代纤维比价以及粮棉比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棉价将在2008年出现上涨。2008年前三个月,国内328棉现货价格分别同比上涨5.67%、5.87%和6.99%,目前价格已接近14000元/吨。
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的棉花有相当程度依赖于美国等国的进口。按照以前的经验,进口棉与国产棉相比具有价格优势,国内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进口棉以降低生产成本。但从今年前3个月来看,美棉价格快速上涨,3月价格达到 89.75美分/磅,同比增长49.78%,远远高于国内棉价的涨幅。按当前汇率换算,即便不包括关税和滑准税,美棉价格也已经高于国内棉价。进口棉价格优势的丧失将加剧国内棉花的供求矛盾,因此,国内棉价在未来仍将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该报告显示,由于棉花在棉纺企业的成本结构中占比高达65%-70%,未来棉价的上涨将对棉纺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明显压力。而在国内消费市场大多数商品及棉花价格上涨的环境下,服装类商品的价格却在不断下降。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服装价格下降1.9%。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4%。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6%。
此外,新劳动法的实施以及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加速了从事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这样,我们的利润被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服装价格的下降架空了。”某品牌服装企业老总庄先生说,“近年来,我们的公司都在亏损。”
一“工”难求 用地紧张
“如果再招不到工人,我们就得关门了。”福建晋江一家裤子企业的徐老板说,他们不开工损失会更大。
近年来,随着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许多迁移过去的企业给当地的外出打工者创造了就业的机会。
安徽是全国最大的劳务人口输出省份,也是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比较突出的一个地区。这几年,安徽省各级政府看到了劳动力、地理位置和交通等资源的优势,纷纷招商引资,打算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等地转移过来。纺织服装企业就是一个被招商的重要目标。
经过政府和服装商会一番努力,有许多品牌前来安徽合肥入驻,其中不乏九牧王、拼牌等知名企业。
“我们终于结束了在外打工而不能照顾家人和孩子的历史了。”张女士跟她的爱人在广州打工已经5年了,在这5年里,孩子都是他们的父母照看,“广州的消费高,除了夫妻俩在外租房外,其他消费也不少,还要供家里人消费,几年下来,也剩不下多少钱。”他们非常乐意在老家工作。而他们这种转折性的打工行为,让浙江、福建、广东等纺织服装业较发达的地区有些企业招不到技工。有媒体报道,仅广东就有200万的人工缺口。
有的企业为了让他们员工回返企业,给中介公司开出了“带回一个员工,奖励800元”的政策。这些地区的用工紧张促进了中介公司的发展,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招聘信息出现在他们的宣传栏上,但是报名的却很少。
除此之外,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企业用地问题也是他们面临着的一大瓶颈。浙江、福建、广东是我国拥有纺织服装企业数量较多的省份,这几个地区人口多,土地少。在纺织服装产业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掘到第一桶金后,渐渐脱离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重心转移到附加值较高的IT业等高科技领域。
在浙江温州,2007年温州市政府发文明确规定,对于服装企业用地,一律不批,而且不能享受税收、低息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石狮是福建省的一个县级市,由于服装企业增长迅速,企业用地紧张。一些企业在土地竞标时竟把位于郊区的土地价格炒到40万元每亩。而在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合肥近郊,每亩土地的价格大约7万元左右。
库存120亿件 催生尾货市场
据相关媒体透露,2007年中国的服装库存约为120亿件,相当于生产总量的20%左右。
120亿件,按中国人口13亿计算,每个人平均近10件。用一个行业人士的话说,中国的服装库存就可以供全世界人口穿一年。
大量的服装库存也产生了一个围绕库存服装的行业——尾货处理公司和尾货处理市场。
据了解,仅在福建石狮就有上百家专门处理服装尾货的公司。全国各地专门处理尾货的服装品牌折扣店、外贸店也遍地开花。在北京,专门从事服装生意的“天兰天尾货市场”、“天通苑尾货市场”也红火起来。据了解,以尾货服装处理为主的淘宝城也将于近日开业,它是北京首家以“尾货工厂店”经营模式运作,以“尾货”为主的概念性主题淘宝城进行招商工作,招商现场非常火爆。[pagebreak]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服装库存呢?
服装企业这种盲目生产是造成服装库存的主要原因。服装企业每季度生产的服装数量是按照每个季度的订货会的数量来确定的,一般是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增加。
这样做的目的是,有的服装款式如果卖的好,会满足追货的需求。如果卖不好,服装企业不但面临着增加生产部分卖不出去形成库存的情况,而且还有经销商把订单留给企业的危险。这种情况下,有些服装企业还是为了取得足够的利润,冒险加量生产。
此外,今年安徽、湖南、广西等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严冬,由于冰雪路滑,南北道路不流畅,造成了有的服装企业的新款服装没有按时运送到目的地,而积压在仓库里,形成了库存。
一位服装协会的专家谈到库存形成原因这个问题时曾表示,当前房屋、食品等物价上涨,股市形势不好,许多投资者被套,所以无暇顾及服装消费,从而导致大量的新产品不能卖出,也是导致服装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服装企业要从微利的环境中摆脱出来,最重要的是首先解决大量库存的问题。
跟风抄袭 同质化严重
一位商场的工作人员曾在卖场做过一个试验,他把几个品牌的服装的标签和标志都剪下,然后让顾客判断哪个款式服装对应哪个品牌,其结果,80%以上都判断错了。一位顾客对该工作人员称,款式都差不多,分不出哪个品牌。
服装企业的门槛比较低,投入较低,几台缝纫机加上一个车间就成了一个企业,而这些企业在创业初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搞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那么他们就走了这样一条捷径——如果一款品牌衣服在市场上卖得好,就派专业买手到市场上去扒版抄袭,迅速投产销售,这是导致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重要原因。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在人们的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当市场上的产品供小于求的时候,产品价格上涨;当产品的供大于求时,产品价格就会下跌。服装企业的这种跟风导致了市场上的同款服装供远远大于求,最后的结局就是降价处理。
据了解,中国50%以上的服装企业没有专门的设计研发机构,他们生产的产品80%是从其他企业品牌或专门服装设计图书上抄袭来的。
而对于服装时尚产业发达的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等地服装企业,他们的一件服装为什么能抵得上几十件国产服装的价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含量高,别人无法复制与模仿。据有关数字显示,有的国外品牌的研发设计费用能占到销售收入的20%以上。这正是中国服装企业无法比拟的。
中国服装企业的跟风现象,不仅表现在设计款式的跟风方面,还表现在广告宣传、聘请形象代言人甚至表现在促销等方面上。
在广告宣传方面表现在,有的服装企业在贴牌加工阶段赚到了钱,开始转型向品牌化运作。他们看到有的企业做广告尽显品牌风光,于是在企业管理、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等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花去巨资在各大电视台做广告,结果出现了观众看了广告后却买不到产品的怪现象。
在国内服装业,请形象代言人是企业打造品牌的一个举措,但同样存在着跟风现象。有业内人士笑谈,香港、台湾等地的大小明星都被服装企业请得差不多了。在江苏常熟、福建石狮等地服装产业基地的马路两旁的广告牌几乎成为了明星们的宣传画。
但是如果请形象代言人聘请的得当,对品牌的打造甚至产品的促销将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利郎聘请陈道明,罗蒙请刘德华,他们的气质与企业要打造的品牌有共性,对品牌的成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有的服装品牌请的形象代言人与服装的品位风格相差甚远,不但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石狮某服装品牌,产品定位在20—45岁的年轻一族,风格轻松潇洒,但是该企业请的代言人的年龄却是50多岁的成熟型人士。最终的结果是,该品牌尽管做了大量的广告也无济于事。
服装品牌促销活动都跟起了风来。此时正逢换季,全国各地服装市场促销大风暴又开始掀起。记者走进服装市场,满眼都是醒目的促销横幅,“全场五折”、“换季跳楼价”等广告语令人心动。记者发现一些衣服的折扣非常低,有的打折已经达到一折。有服装店老板称自己本不想这么早就打折促销,但其他商家早已开始掀换季风暴自己不得不跟风。有的商家认为,别人打折,你不打的话就卖不动。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日益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同质化的无序竞争,必将引发全行业的重新洗牌。只有在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多下功夫,企业才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力拔头筹。
来源: 中国民营经济周刊
资讯排行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崛起之路|新赛道的领航者——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张跃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海宁许村举办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