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少,干活的人就少。
外贸行业一直是青岛经济发展的拳头,但在2012年,这个行业沦入“遭钝刀割肉”的境地。有媒体表示,青岛外贸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到订单减少50%的危机,而东南亚制造的廉价劳动力,又在不断拉低着订单的价格。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都在促使外贸行业本就微薄的利润一再被稀释。有业内人士表示 ,内外交困之下青岛近七成外贸企业历尽“生死疲劳”,却仍徘徊在生死线上。
外贸白领:过年关很拮据
临近年关,田静和她的同事一直在为即将发放的年终奖惴惴不安。
田静不愿预测具体的数目,但她可以肯定的是,不会超过前一年。其中最直观的判断依据来自于其工作状态。她进入公司大约有两年半的时间,刚到岗的那段日子里,“每天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晚上还经常加班”,而现在,半天就把一天的活干完了,其余的时间用来发呆。
往日热火朝天的公司工厂,也是日趋冷清。
公司工厂满负荷运转的时候,共有200多位工人在岗。如今,工厂则裁员70多人。“以前工人们都是一月休息两天,现在改成了一周休息两天。”田静解释说,原因无他,公司2012年的订单量较上一年,下降了整整四成。“就拿带我的那个业务员来说,2011年他的业绩是500万美元,今年只有300万美元。”
田静效力的公司,在青岛从事阀门生产和出口等外贸业务,隶属于山东省某国企。
在高爽看来,放眼整个青岛外贸行业,田静公司的状况算是相当不错的了。“毕竟背靠国企好乘凉。”
高爽所在的船务用品外贸公司,2012年的订单量只有前一年的一半,“其中2012年下半年,公司一张订单都没接到,坐吃山空。”
订单锐减的情况,在服饰、纺织、鞋类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更为明显。有媒体报道称,这些青岛外贸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到订单减少50%的危机。
订单锐减的同时,部分外贸服装厂为节约成本,多选择离开租金高企的市区。
位于清江路6号的青岛外贸服装厂工业园,2005年时曾有八家外贸服装厂。1月10日下午记者探访时发现,整个工业园只剩下青岛优业致雅服饰有限公司和另一家纺织厂。选择离开的外贸服装厂,或者是因为倒闭,或者是搬迁到城阳 、临沂等租金较低的地方。
“真正做外贸出口的,就只有我们一家了。”优业致雅服饰一位负责人表示,如今的青岛外贸服装厂工业园,早已名不副实。
一位服饰外贸公司负责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提出了目前其所在行业“三成赢利、三成不赚不赔、三成亏损”的观点。
一位工艺品外贸公司负责人则表示,有近九成的同行或不赚不赔或正在亏损。
“不管是机械类还是纺织类,大型国企还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整个青岛外贸行业都在经受着寒冬的考验。”一位从事了近20年外贸的业内大佬表示,近七成的青岛外贸公司正徘徊在生死线上。
出口量增长利润反降
回眸 2012年,“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峻”等说法已成为青岛外贸行业的共识。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只是订单不足。现在除了外需不振、原材料上涨,工人工资上涨都超过了30%,企业维持生存十分不易。”作为青岛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绮丽集团有限公司储运部副经理杜建刚曾直言外贸企业期待政策的支援。
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为扶持外贸行业发展,于去年9月出台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简称外贸“国八条”)。
青岛市政府为了落实外贸“国八条”,着力于促进银贸对接,充分发挥金融在外贸保增长中的支撑作用,畅通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金融压力。
早在2012年4月,在外贸行业增幅一度下滑的严峻形势下,青岛市政府出台了“两增一保”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青岛海关与26个直属海关推出了“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等13项优惠政策,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定了服务青岛外经贸发展的58项具体工作措施等等。
这一整套政策组合拳打下去,青岛外贸行业有了起色。
据市商务局数据显示,青岛市属企业2012年1月~10月份完成进出口总值581.79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出口33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7%。
进出口总值的上升,是否带来外贸企业利润的提升呢?
刘彬所在的外贸服饰公司在2011年出口总额为500万美元,纯利润为15万美元。2012年,该公司出口额为600万美元,纯利润却只有12万美元。
多家“日子还算过得去的”服装外贸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们也在2012年陷入了这种怪圈。[pagebreak]
无独有偶,作为青岛食品行业龙头,青岛浩丰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该公司国贸部经理肖军表示,2012年,青岛浩丰在种植面积相对前一年增加一倍的情况下,利润总额不仅没有随之上升,反而比预期减少了1/3、近5千万元。
一个货柜“蒸发”两三万
如今的青岛外贸行业在呼唤减轻税费的同时,更希望人民币“别再升值”。在他们看来,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使得在生死线上徘徊的外贸企业利润水分被汇率吸干。
以一个100万美元的订单为例,如果签合同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6.5,两个月后,汇率为1:6.3,差价0.2元人民币,但利润就一下子减少了20万元人民币。而这样一笔订单,其总利润也不过三四十万元人民币。
与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8.2765相比,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6.2左右,七年来累积升幅逾32%。而从2012年10月25日至12月12日的34个交易日里,人民币有 30个交易日触及涨停,从1:6.3047飙升至1:6.2883。
“外贸行业就是和汇率赛跑,跑得过就有得赚,跑不过就等着亏本吧。”刘彬苦笑着表示,2012年一年,他们因为人民币升值就损失1%的毛利率。最让他难以承受的是,作为服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他们的预期毛利率也只有3%。
青岛一家货代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一年绝大多数外贸企业“都被汇率害惨了”,“少的时候,一个货柜利润能蒸发六七千元。我见过最多的,一个货柜蒸发了两三万元。”
2012年12月12日,美国推出了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新增45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财经人士大多看好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预期。
而QE4的出台,不仅意味着人民币有望继续升值。众多财经人士还预测,它将带来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上升。这成为困扰青岛外贸企业的又一难题。如今想到这些,刘彬就心里发憷,因为如果连2%的毛利率都保不住的话,他的公司只能接受倒闭的命运。
令人绝望的“钝刀割肉”
已有企业尝试过提高报价转嫁风险,但这种方式非但不能如愿,还造成了客户的大量流失。
“过去,我们一直在喊‘狼来了’,现在‘狼’是真的来了。”青岛外贸城总经理于保忠表示,今日之外贸行业,早已失去了往日的价格优势,他们不仅面临着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低人力成本等的价格竞争,还面临着青岛地区乃至国内外贸同行的恶意压价竞争,“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长三角、珠三角的订单都非常少,青岛的缺单情况同样好不到哪儿去。这也就意味着,‘狼’越来越多了,‘肉’越来越少了。”
“处于当下的信息化时代,那些外国客户都很清楚,我们要是敢提价,他们就敢在其他地方找到更低的报价。”青岛凯丽亚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丘凯告诉记者,每年一月份和二月份,都是与老客户重新制定未来一年或两年订单价格的时候,他曾经试探性地提价10%,但对方一口回绝,“这个客户拿着孟加拉国一家公司的报价表递到我眼前,告诉我如果这个价格我们能接,就首选我们。我看了一眼报价表 ,比我们的报价整整低了10%。”
半个月后,这张价值近100万美元的订单旁落孟加拉国。丘凯并不后悔,他坚持认为,即便少做一些订单,也好过亏钱。
田静在与自己的一位英国客户谈判时,也曾遇到过类似问题,但她选择了“忍痛接单”。
“客户希望与我们签订两年的订单合同,并且不允许价格浮动。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希望提价15%。”让田静意外的是,大约一个星期之后,青岛另一家阀门外贸企业悄悄找上了自己的客户 ,拿出的报价低于自己公司报价的5%,“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妥协。”
事实上,国外客户这种“一手压、一手转”的订单转移,已成为青岛外贸行业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客户一边以低于我们报价5%~10%的订单价格试探我们,一边在越南、柬埔寨、印度等人均工资三百多美元的地区培养接单企业。我们接的话,利润越来越薄,甚至会严重亏损。但我们不接的话,工厂没活干,工人都走光了。再有订单,来不及招人,没办法开工。”陷入两难境地的刘彬干脆已彻底放弃提价的想法,“但想到人民币可能还会升值,工人工资、原材料还可能上涨,我真有点欲哭无泪。”
这种2012年才特有的绝望,被刘彬形容为“钝刀割肉”、“温水煮青蛙”。他甚至有些自嘲地说:“我害怕吗?一点都不害怕,全青岛又不是我一个人这么熬着。”
行业洗牌势在必行
这种看似无解的死循环,是否彻底扼住了青岛大多数外贸企业的喉咙?
“据我观察,2013年的情况不会有什么好转,倒闭的企业可能会越来越多。”基于对目前“欧债危机”等全球经济形势难见起色的判断,刘彬作出了如是判断。
但王建一认为,近七成的青岛外贸公司徘徊在生死线上,看似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实则却是正常的。
“2008年之前,遍地都是钱,那是随便注册一个外贸公司就能赚到盆满钵满的‘草莽时代’,但现在看来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那时的外贸公司,有几个建有自己的工厂?开着工厂做外贸的人,有几个是大学外贸专业毕业的?”王建一总结说:“当随随便便一个人就可以通过做外贸赚钱成为普遍现象时,便说明这个市场尚未发育完成。因为成熟的市场,应该是体现出高度竞争业态下的淘汰机制。”
于保忠分析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外贸行业形成了一种“坐着就把钱赚了”的惯性,“因为钱太好赚了,所以企业变懒了,连‘中国制造’后来都有了‘粗制滥造’的名声,更缺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动力。而这种惯性,一直到今天仍在外贸行业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同时也是整个行业目前在低谷中持续徘徊的内在原因。”
进入外贸行业7年,仍在勉力挣扎的刘彬见证了上百家青岛外贸公司的倒闭,最近三年多来,倒闭的企业明显增多,“几乎每年都能听说一二十家”。他心里清楚,这其实就是市场对外贸行业进行重新洗牌的过程,同样也很羡慕“有些足够优秀的企业生存了下来”。
作为为数不多的“春节前还有17万美元订单没做完”的外贸企业,王建一的美极进出口有限公司在这次洗牌过程中活了过来。
回眸从2008年到2010年的三年时间,王建一每年营业额只有金融危机之前的30%~40%。
“他为了给公司找条生路,头皮都快挠破了。”身为同行和好友,于保忠很同情王建一那三年在经营上“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踟蹰,也听说了他两个副总经理因为扛不住压力双双辞职的境遇。
但这场金融危机,最终倒逼着王建一抛弃“惯性”,拥抱市场。
为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效率,时年55岁的他进入清华读了四个月的MBA;为提升团队业务能力,他的公司换了清一色大学本科外贸相关专业毕业生;为了提升自己在客户心目中的信用,他还在诸城建了自己的工厂。
“欧债危机”爆发,欧洲市场整体需求萎靡,但王建一逆市飘红,订单绝大多数来自于英国。“因为‘欧债危机’主要存在于欧元区,英国不属于欧元区,所以我们通过市场细分专攻英国市场。”
虽然在这场大洗牌中活了下来,但王建一知道,在现阶段出口仍缺席“三驾马车”的大背景下,青岛其他外贸企业想实现转型的话,需要更高的智慧。
来源: 亚洲纺织联盟
相关资讯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诚信创新大会暨天津(东疆)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 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 奋进新时代 共建大枢纽 2024年西安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会召开
- 中国(合肥)服装原创设计基地开街
资讯排行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崛起之路|新赛道的领航者——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张跃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打通“时尚+跨境”新路径!全球知名电商平台机构齐聚虎门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