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6月21日讯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业内的广泛谈论:一江苏商人前不久在美国购买碳纤维,居然被美方怀疑是间谍而被扣留。碳纤维产品的特殊性由此可见一斑。因为优越的性能,碳纤维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国防、民用等领域。而一些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和生产技术,则成为欧美国家概不外传的“独门秘籍”。
碳纤维制成的自行车。(本报记者张育摄)
在知识产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作为高新技术产品,碳纤维的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通过申请专利对技术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对相关的专利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今年3月,工信部起草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提出,需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大幅提升碳纤维生产工艺和复合材料专利的数量和质量,紧密追踪碳纤维市场竞争和专利技术动向。那么眼下,是谁在主宰全球碳纤维市场?主流企业重点研究的碳纤维产品是什么?我国碳纤维企业又该如何追上世界一流企业的脚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编写的《高性能纤维产业专利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或许能对此作出解答。
追赶一流看日本
碳纤维的商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在碳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芳香族聚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芳杂环类聚合物纤维这5种高性能纤维的69974件全球专利申请中,碳纤维占到71%。”《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副部长张伟波介绍说,在全球碳纤维专利申请中,日本的申请量最大,占全球总申请量的42.9%;中国和美国次之,分别占16.2%和14.6%;排名第四的德国占7.4%。此外,碳纤维生产工艺领域专利申请量进入全球排名前10位的都是日本申请人;而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申请量前10位中,有9位是日本申请人。
“这些数据很明显地反映出,目前日本碳纤维企业具有世界一流的创新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行业垄断。”张伟波如是说。
如果说全球的碳纤维发展都要看日本的话,日本本国的碳纤维发展则要看东丽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碳纤维制造商,东丽的碳纤维年产能已达1.79万吨,且产品种类齐全,覆盖普通型、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从1969年申请第一项关于碳纤维的专利至今,东丽在碳纤维方面共申请了1468项专利,其中得到授权的有79项。“东丽的碳纤维生产技术代表了当今碳纤维领域的最高水平。”张伟波表示。
东丽为何能在碳纤维领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报告》课题组的专家们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是规模庞大的研发队伍。自1969年以来,东丽有近千名发明人参与了碳纤维研发,成为公司一项重要的资源投入。而且,东丽在生产工艺、复合材料和应用方向领域的研发人员规模相当,有着对应于全产业链的均衡分布。此外,东丽还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过半的研发人员兼顾两个以上的研发方向,以保证各环节研发的配合衔接。
碳纤维制成的CT医疗床板。(CFP供图)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申请和投资策略。东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应用、体育休闲方面的专利申请量与其在这几个方面的产能同步增长。在前沿技术上,东丽与高校和研究所合作申请频繁,如该公司与名古屋大学在气相生长碳纤维技术方面就有多项共同申请专利。
美国的PAN基碳纤维专利申请也具有明显的本土优势,数量均大于别国。“美国、日本、欧洲的专利申请多数采用多边申请策略,寻求在多国进行专利布局。结合日本市场申请看,可以说PAN基碳纤维的众多申请人具有很好的专利布局意识。”沈琏说。
PAN基碳纤维生产工艺中的聚合、纺丝以及成碳热处理,决定着碳纤维的质量和性能稳定性。尤其是聚合属于PAN基碳纤维原丝制造的源头,是基础而重要的分支,对于碳纤维生产的质量及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因此,PAN基碳纤维的聚合专利申请量在近些年始终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1964~1979年的53项,增长到1996~2010年的238项。2005年以后,聚合分支也是我国的研究重点,申请量始终在各个分支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对共聚单体进行改进能获得高取向、低缺陷、高强度的PAN基碳纤维。
而从专利被引用的频次看,在PAN基碳纤维的聚合技术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50件专利中,三菱丽阳、东丽、东邦、塞拉尼斯占了72%,且存在相互交叉引用。沈琏表示,这说明作为制备碳纤维基础的PAN聚合的重要技术也都集中在大公司手中,并且相互之间存在技术依赖。
掌控未来看应用
碳纤维虽然可以通过独立使用发挥某些功能,但它属于脆性材料,伸长率低,直接使用的情况较少,只有将它与基本材料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使之更好地承载负荷。因此,碳纤维主要应用在复合材料中做增强材料,起到承载负荷的作用。
2000年之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碳纤维下游产品的开发和保护,碳纤维应用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也随之陡然上升,使得应用领域的申请远大于工艺领域的申请。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员阚泓介绍,碳纤维应用的全球专利申请量为40198项,占总量的82%;碳纤维生产工艺的全球申请量为8861项,占总量的18%。全球的碳纤维专利应用申请量是工艺申请量的4.6倍。与全球专利申请趋势相同,碳纤维应用方面的中国专利申请量也远远高于生产工艺方面的申请量,是后者的6.7倍。“这说明,中国碳纤维的应用领域在急剧扩大,进一步导致需求量上升。”阚泓说。
碳纤维的初级应用始于复合材料,而能够形成竞争和垄断且极具市场价值的复合材料则集中在航空制造业。据悉,波音公司早期机型B737上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不足机重的1%,种类也仅限于内饰材料。到了后来的B787机型,复合材料取代铝合金结构成为飞机的首选主结构材料,其用量占到机体结构重量的50%。紧随其后,空客在A350和A320中也大量采用了轻体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大型民用飞机中的全球专利申请量为3692项,其中中国专利申请量为248件。《报告》课题组通过对这些专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分别对应了在航空制造供应链中的四大类主要参与者。阚泓表示:“这些参与者大量参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专利申请,通过上下游的配合研发,为稳固他们在航空制造产业链中的地位打下了基础。”
应用领域扩大,需求也必将增加。据相关部门预测,世界碳纤维需求将以每年约13%的速度飞速增长,碳纤维的全球需求量在2012年达到6万吨,在2018年将达到10万吨。因此,张伟波建议,我国的碳纤维产业发展应与下游应用相结合,注重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围绕民用航空、汽车、建筑工程、海洋工程、电力输送、油气开采和机械设备等领域需求,开发各种形态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间材料及零部件,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PAN基碳纤维全球市场份额分布图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
2015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预测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
来源: 中国化工报
相关资讯
- 纺织企业降低“碳排放”,尤尼吉可、帝人、东洋纺等这些日本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
- “群雁”齐飞 晋江泳装沪上演绎产业实力
- 院士解读纺织类专业:超越衣食住行的“黑科技”
- 行业气候友好型技术分享会带来低碳生产新技术,为构建“绿色纺织”按下加速键
- 纺织企业降低“碳排放”,尤尼吉可、帝人、东洋纺等这些日本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
-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推动“盛虹攻关项目”专项基金取得显著成绩
- 木材衍生的纳米纤维素纸半导体制成
- 全国10人有东华!覃小红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 卡博特:为明天而造,实现原液着色更美好的未来
- 纺织产业发展不可忽视中国优势
- 让展商给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的发展来个“现身说法”
- 设计师王凤:与服装结为挚友
资讯排行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海宁许村举办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打通“时尚+跨境”新路径!全球知名电商平台机构齐聚虎门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向“新”引领 进阶价值高地 ——2024中国时尚大会在海宁盛大举办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