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民币做买卖,对企业而言,既起到显著降低汇率风险的作用,同时又减少汇兑成本。”有海外贸易商告诉本报记者,“只要人民币能走远,我们赚钱就放心。”
近年来,伴随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加速推进,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逐渐扩大,这对贸易商而言,无疑增加了日常业务中的汇兑风险。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多位贸易商后得知,尽管企业面对的汇率波动风险加大了,但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使他们实际得到的便利和实惠大为增加。譬如结售汇制度的放开给企业带来直接便利的同时,又帮助他们节省了交易成本。
汇改加速推进的同时,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作为结算币种已被越来越多的海外贸易伙伴认可。央行近日发布报告显示,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超10039.2亿元,同比增长72.3%。
“用人民币做买卖,对企业而言,既起到显著降低汇率风险的作用,同时又减少汇兑成本。”有海外贸易商告诉本报记者,“只要人民币能走远,我们赚钱就放心。”
汇率风险固然存在
顾近(化名),从1995年起就在一家塑胶加工出口企业担任财务。顾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谈到汇改以来的最大体会,他认为不断增加的汇率“不确定性”给成本控制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2005年以前的汇率政策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当时我们这些收进美元的出口商从未将汇率风险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1%,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当时一些低利润的订单直接产生了亏损。不过当时外贸形势一片大好,行业整体毛利率水平高,贸易商很快适应升值压力,同时逐渐将人民币升值因素纳入成本考量。”顾近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况又出现了变化。欧美市场需求出现急剧萎缩,我们的出口订单的毛利率遭受挤压,此时汇率波动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就被成倍放大。”
面对当时的市场环境,监管层及时调整了汇率政策。央行报告提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恶化,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为抵御危机、稳定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被再度收窄。顾近称:“汇率的稳定,让企业在出口订单放缓时缓了口气。”
随着全球经济企稳复苏,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启动“二次汇改”,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此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明显扩大,人民币对美元在2012年上半年以及2012年年底前后经历了两次明显的盘整。“一般我们从签订订单到最后汇款,差不多半年时间,如果正好跨越汇率波动的拐点,就会比较麻烦了。”顾近对本报记者说,对于汇率波动的趋势越来越难以把握,给产品定价、成本核算等一系列关键问题都带来了不确定性。
顾近表示,现在企业在与海外客户洽谈业务时,一般会在合同中对汇率做出约定——如果在交货周期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一定百分比,双方就将重新调整合同价格。
顾近偶尔也会通过办理银行远期结汇业务来应对汇率波动,但更多地还是使用以上这种被动调整的方式来应对汇率风险。“银行的远期结汇业务通常对交易金额有一定要求,收取的交易手续费也会比即期结汇成本高,对于我们这种规模不大的企业,一般会被要求交付交易保证金,这就占用了资金成本。如果交易时点没有选择好,就更不划算了。”顾近进一步对记者表示。
对于顾近提到的上述交易门槛和成本的问题,本报记者从几家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部门得到了证实:企业办理远期外汇交易,起始交易金额一般在10万美元以上;交易手续费除了一些大型进出口企业能得到一些优惠外,普遍在150个基点以上,高于即期结售汇约100个基点的手续费。此外,银行还对办理远期业务的企业有授信要求,如果企业资质没有达到信用支持的条件,需要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保证金金额根据交易货币对以及交易期限长短的不同大致在交易金额的2%~10%之间,期限越短保证金比例越小。相对于欧元、日元等,美元对人民币保证金比例较低。
顾近表示,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未来几年外汇管制政策肯定会更“宽松”,他非常希望汇率避险工具能被更多中小型贸易商所用,尤其是在汇率波动不断加大的市场环境下,银行能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给予企业更多便利和优惠,最好还能根据交易时点提供更多专业服务。
外汇管理政策逐渐放开
张三(化名)是一家中日合资的纺织品加工贸易企业的财务总监,尽管面临美元对日元及美元对人民币双重汇率波动的影响,但由于大部分进口及出口结算的币种都为日元,在强制结售汇制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后,汇率波动对业务的影响并不明显。“我们这家合资公司1993年就成立了,在当时外汇是稀缺资源,一有汇款就强制结汇,进口时需要再次购汇。不仅日常操作复杂,结售汇手续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务费用,关键是还要被迫承担美元日元波动的汇率风险。”
2001年起,我国通过改进外汇账户开立和限额管理,逐步扩大企业保留外汇自主权。2005年汇率改革启动后,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放开进一步提速,企业外汇账户保留外汇的限额不断提高,至2007年外汇局取消账户限额管理,允许企业根据经营需要自主保留外汇。而2008年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企业和个人可以按规定保留外汇或者将外汇卖给银行。
“现行政策下,我们只需要差额结汇,金额能支付境内采购、人员开支、办公支出等费用即可。这样能节约很大一部分结售汇手续费,并能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张三进一步表示,不过相对于贸易项下的完全可兑换,企业层面资本项下的外汇管制几乎没有什么松动。即使母公司可以提供资金成本极低的日元贷款,但融资规模受制于“投注差”的限制,无法充分利用跨境资源。按现行外债管理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借入外债采取的是“投注差”的管理方式,即投资总额-注册资本=中长期外债发生额+短期外债余额。
张三期待,在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的今天,资本项下的逐步放松能让他们这样拥有跨境融资资源的企业进一步受益。
人民币结算带来的好处
“如果认为进口部门可以从人民币不断升值中直接受益就错了。”从1990年起就开始从事大宗商品进口业务的庄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庄先生表示,他所在的行业已经实现了完全竞争,人民币升值预期在和国内下游企业的合同价格中已充分体现,因此并不存在能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红利的可能。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在进口商品时按照自己对于人民币走势的判断预留一定的空间,但是人民币不断增强的双向波动态势让庄先生觉得越来越难“踏准节奏”。
自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以来已过去了4个年头。人民币作为支付币种的进口订单比例不断攀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庄先生的业务模式。庄先生称:“我们现在差不多有一半的业务量都是通过开立人民币信用证支付给贸易伙伴的,这将显著降低我们的汇率风险。而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不断扩容和成熟,加之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也有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愿意使用人民币作为交易币种。”
央行近期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继续较快增长。初步统计,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0039.2亿元,同比增长72.3%。
与此同时,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根据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数据统计,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排名已由2012年1月份的第20位攀升至今年5月份的第13位,人民币支付额稳步增长,市场份额升至0.84%的新高。
“我们当然希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能加快,人民币支付地位的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拓宽将显著降低我们的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庄先生表示。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资讯
- 202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936亿美元,12月恢复正增长
- 纺织企业降低“碳排放”,尤尼吉可、帝人、东洋纺等这些日本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
- 纺织企业降低“碳排放”,尤尼吉可、帝人、东洋纺等这些日本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
- 意大利纺织机械:2023年第二季度订单量确认下降
- 三大因素导致我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压力增加
- 百花齐放,创意升级,解锁中国流行面料的多面风格!
- 2022针织出口再创新高,今年国内市场有望较快增长
- 葡萄牙制造业出口增加,但出口商对前景存忧
- 中欧企业对双边经贸合作前景表示乐观
- 菲律宾经济保持向好态势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升级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升级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资讯排行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纤维之路×恒田企业×亚东集团×天虹纺织|202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对接交流活动走进江苏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20国宾客聚首虎门!虎门“三会”联动开启时尚新篇章!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