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将至,广东南海,佛山标美服饰有限公司(下称“标美服饰”)内,堆满了将要发往缅甸仰光的货箱,装满了用于制作内衣的原材料和配件。
这些货箱进入缅甸的路线,与千百年前并无不同。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缅两地人民就打通了贯穿川滇缅印的商贸通道,即南方丝绸之路,缅甸朋友称之为“金银大道”;几百年前,产自西樵的纱和真丝制品,经官山涌一路南下,由广州、香港等港口出口到欧洲、西亚和东南亚。
今天,相同的路线正在上演不同的故事。在仰光亚联工厂,这家由南海商人投资兴建的企业,正凭借“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结合南海的技术优势和缅甸的劳动力优势,生产出一件件物美价廉的内衣成品,以更加强大的竞争力,走向东南亚、欧洲和北美市场,也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百年沧桑商旅途,海上丝路今又兴。古代商贸网络的现代升华,南海内衣产业在海外构建的全新未来,以及岭南商人奋发进取、拼搏不休的精神,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
1南海内衣企业“扎堆”缅甸工业园
2020年1月,在距离缅甸仰光机场40分钟车程的莱达雅镇达杜敢工业园(Thar Dukan Industrial Zone),一家南海内衣企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生产。这家企业,就是标美服饰在缅甸投资建设的亚联服饰厂。
标美服饰董事长、亚联服饰负责人杨建伍说,“现在经常有客户来到我们工厂考察,然后强烈要求与我们合作。”
几天前,杨建伍的亚联工厂,还迎来了一位中国同行。最近几个月,南海另一家知名内衣企业广东奥丽侬内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奥丽侬集团公司”),也在筹备缅甸工厂。为此,奥丽侬集团公司特别派出董事长高级助理尹桃文,在春节前赶赴缅甸,督建工厂进度。
内衣,这种1979年从香港花落南海的“新产品”,历经四十多年的生根发芽,已经催生出全国领先、中高档品牌最集中的内衣产业集群,催生出800多家内衣生产及关联企业。据统计,南海企业出产的内衣产品,正以最私密、最亲近女性第二层肌肤的方式,服务着全球约1/5的女性。
近年来,因为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南海企业开始瞄准海外投资设厂。尹桃文算了一笔账:“在缅甸,每名工人的工资加上社保、福利等,每月仅为1500元人民币左右,是国内的1/3。”
由于不少南海内衣企业此前已与东南亚建立了商贸联系,看到“出海”的综合优势,更多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这里。
2019年6月,在南海盐步内衣行业协会会长何炳祥的带领下,盐步内衣产业集群组织了来自70家企业的近90位企业家,前往印尼展开为期5日的考察和交流;今年6月,盐步内衣行业协会再次组织70余家会员单位前往巴厘岛。
“其实,2017、2018年时我们已经产生了海外投资建厂的想法,当时看好印尼,但是缅甸的建厂速度走在了前面。未来,缅甸工厂将成为我们新的生产基地,面向外贸和内销市场。”奥丽侬集团公司执行董事何紫君说。
南海内衣企业正在缅甸以及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续写新的故事。杨建伍透露,2018年底,标美服饰开始与缅甸方面接洽,随后启动工厂建设;2019年4月23日,缅甸工厂正式开始运营,1个多月后,第一批满载内衣的货柜成功发货,创下了缅甸产业的南海速度。
尹桃文则透露,过完春节,衣车就将运往缅甸,一切顺利的话,缅甸工厂会在今年5月投产,届时将拥有600名工人,产值与规模接近南海工厂。
2千年传承成就广纱“甲天下”
南海的内衣产业,以及针织、童服、内衣、面料等多个享誉全国的产业集群,可以找到历史的先声。
史料记载,早在南越国时期(公元前204年—前112年),广州附近的蚕桑业已经初具规模,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就出土了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印染工具——印花铜凸版,出土了我国考古历史上第一件丝缕玉衣,更出土了大批绢、绣绢、朱罗、朱绢等丝绸,总量估计不下100匹,折叠层达到700层。
其间,地势低洼、河网密布、降水丰沛的南海,在明初逐渐形成了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带动了纺织产业的飞跃。据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七《广州府税课》记载,明初永乐年间尚属南海的龙山、龙江蚕丝已有外销;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广纱甲天下”的美誉开始广为流传。
鸦片战争后,随着香港、广州等地的开埠,传统的手工纺织业开始受到西方机织布的冲击,南海纺织产业需要走向世界,亟需进行彻底的变革。
幸运的是,西樵山下一对姓陈的兄弟,扮演了时代弄潮儿的角色。1854年,在南海西樵绮亭陈公的墓地前,两个陈姓兄弟叩头跪拜。然后,二人又去祭拜了土地神和北帝庙。大一点的年轻人叫陈启枢,已经在越南当地岳父麦氏族人的提携下,赚得第一桶金;这次,他将带着弟弟陈启沅一同前往越南发展。
在越南,兄弟俩开过钟表修理店和杂货店,经营过染货纱绸,还把越南稻米、槟榔、燕窝等土产运回广州珠江口……十多年过去,陈氏兄弟终于成为越南堤岸广东街的巨商。
兄弟俩在海外积累的,不仅仅是雄厚的财力。喜爱学习的陈启沅,临行前专门带了一个书箱,里面装满了算学书籍,在国外期间,他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掌握了缫丝机的制造和操作之法。1873年,回到南海的陈启沅出资7000余两白银,雇佣300多名女工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械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成为中国第一位采用机器缫丝新法,并使中国缫丝业从手工作坊走向企业规模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系统化经营的商人。
在华人华侨史研究专家王赓武看来,这极大地提升了南海所产丝绸的品质,也让南海纺织业快速恢复了竞争力。1881年,南海县内江浦一代的机器缫丝厂发展到11家,到1924年,西樵有丝织机12000台,占到珠三角总机台数的1/3,西樵民乐一带最为集中。
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广东蚕丝出口维持了一百多年的繁荣,南海的桑基鱼塘亦达到历史辉煌时期。
3敢为天下先方能永葆竞争力
进入上世纪70—80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南粤大地,这片热土被时代所唤醒。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大批农民和原先的工人“洗脚上田”,积极投身工商业大潮。
这种对时代潮流的拥抱,以及“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为南海争取到了难得的机遇。1979年,香港“胸围大王”罗杰伦在南海盐步创办了内地首个内衣加工厂——“丽斯厂”,以“三来一补”的形式加工内衣,主要面向海外市场。
受其启发,盐步人开始以来料加工的形式兴办小作坊,承接国际内衣品牌的加工业务,“贴牌”热潮就此兴起,至今,多家南海内衣企业的“掌门人”,就成长于这一时期。
其中,罗杰伦就曾与奥丽侬集团公司董事长何炳祥上演过一段“你出酱油我出鸡”的佳话。这是一句香港的俗语,原意是没钱一方出酱油、有钱一方出鸡,意指不对等的合作模式。1989年,何炳祥仅凭少量本钱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就获得了罗杰伦赞助的十余万元资金、108台衣车设备和国际内衣生产订单,创立适雅制衣厂并担任负责人,可谓“你出酱油我出鸡”。
凭借何炳祥出色的管理才能,适雅制衣厂迅速崛起。1994年,适雅制衣厂成功拿下世界最高技术难度的日本外单;1997年,适雅制衣厂更名“奥丽侬”,何炳祥创新设计了若干爆款,轰动内衣行业。
同一时期,羽翼渐丰的南海内衣企业家,也纷纷走上了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吴艳芬在2000年推出首个内衣品牌,同一时间完成转制的盐步内衣厂(现新怡内衣)也推出了自主品牌“依曼丽”,南海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内衣批发集散地。到2002年,大沥盐步已有内衣企业100多家,年产1000多万打,大沥也由此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内衣名镇”称号。
率先与外资合作、率先制定接轨国际的行业标准、率先接受现代品牌理念打造区域品牌……南海内衣的成长史,也是一部“欧风美雨”在南海的传播史,更是南海人从思想观念到行动步伐逐步“走出去”的探索史。
在这种探索中,南海内衣产业不断强化着自身的竞争力。截至目前,南海拥有内衣生产及关联企业800多家,拥有超过300个自主品牌,区域品牌价值达到69.57亿元。
“走出去”的企业,还有望接棒国内的产业集群,成为全行业面向未来的新基地。杨建伍透露,缅甸工厂目前员工数为600人,在缅甸工厂支持下,标美服饰去年实现了35%的营收增长;未来,工厂员工数有望达到1000人,厂房也将进一步扩建,今年产值预计会翻一番。
“未来,缅甸工厂将成为我们新的生产基地,面向外贸和内销市场。”奥丽侬集团公司执行董事何紫君说。
-样本
南海内衣企业闯缅甸
从广东佛山出发,向西南方向行走1900千米,就到了缅甸仰光一座新兴的工业园区。在这里,一群来自佛山南海的企业家正在“开疆拓土”。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依托更低的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南海内衣企业在缅甸获得了广阔的发展舞台,有望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向海外要生产空间
今年1月8日,尹桃文再次飞到仰光。一下飞机,他就直奔位于仰光北部的达度敢工业区。在这里,广东奥丽侬内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奥丽侬集团公司”)正在兴建一座全新的生产基地,建成后,预期员工人数将达到600人,规模将接近国内工厂。
为此,尹桃文加快了工作的节奏。几天时间内,他多次来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监督施工进程,并与工人一起设计装修方案。
“过完春节,我们计划把衣车运过去,并继续做开场的各项准备。如果顺利的话,项目会在今年5月初投产。”尹桃文说。
奥丽侬集团公司所在的南海大沥,是改革开放后内地最早生产内衣的地区之一,有着“中国内衣产业摇篮”之称。经过约40年的探索和发展,大沥已成为全国中高档品牌最集中的内衣产业集群,拥有内衣生产及关联企业800多家,拥有超过300个自主品牌,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区域品牌价值达到69.57亿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南海企业家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开始在海外投资布局。之所以选择在缅甸设厂,杨建伍透露,作为一家出口型企业,来自欧美市场的需求占到订单总数九成左右,客户希望通过运用原产地规则来规避关税;另一方面,也是看重东南亚地区的成本优势,希望借此提高成本竞争力,开拓更大的市场。
由于国内产业链优势明显,南海企业家在东南亚的布局,以“来料加工”方式为主,大部分利润依然留在国内。
杨建伍就曾透露,未来南海仍是标美服饰的企业总部及核心工厂所在地,外单新增产能的部分将逐步转移至缅甸,国内总部前期的出口额同比会有所下降,待缅甸工厂产能扩大,订单增加后,就可以做到跟之前持平并实现增长。
根据杨建伍的说法,在缅甸工厂的支持下,去年,标美服饰已经实现了35%的营收增长,今年产值预计有望翻一番。
创新管理海外工厂
一边,奥丽侬缅甸工厂正在加紧建设;另一边,另一家南海内衣企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生产。这家企业,就是佛山标美服饰有限公司在缅甸投资建设的亚联服饰有限公司。
“在缅甸工厂支持下,去年,我们实现了35%的营收增长,今年我们的产值预计会翻一番。”杨建伍说。
想在缅甸取得成功,成本优势等是重要因素,企业自身的努力,以及科学的管理,同样不可或缺,亚联服饰就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来亚联,心相连。我常常教育管理人员,要发自内心地热爱缅甸员工,与当地工人心连心。”杨建伍说。
当地员工还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和充分的发展机会。杨建伍介绍说,在亚联服饰,一名年轻员工此前从事保安工作,工资只有14万缅甸元(约相当于650元人民币)。由于表现优秀,他进入车间工作,逐渐成为包装组组长,薪酬比当保安时翻了一倍多。
“他现在工作劲头非常足,有时候效率甚至超过了中国员工。”杨建伍笑着说。
尽管如此,对中资企业来说,机遇仍然与挑战并存。为此,杨建伍透露,依托大数据,企业内部研发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查看亚联工厂的生产经营状况,实现管理到人、管理到岗;亚联服饰还建立了独特的考勤系统,以及计件与计时相互搭配的薪酬制度,员工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工资,也可以看到额外工作所带来的额外薪酬,确保公正合理的分配。
“未来,我们会逐渐转变当地工人‘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培育‘多劳多得’的思想。”杨建伍说。
这些经验,正在被同行所学习借鉴,在缅甸的几天,尹桃文就多次去亚联服饰考察学习,并了解亚联的管理制度。
“南海内衣一定能够走进缅甸,走向世界更广阔的天地。”尹桃文说。
-手记
勇敢走出去
闯出一片天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国土面积67万平方公里,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中缅国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
这片土地,曾经饱受战火和动荡的洗礼,至今其联合国发展指数只有0.448。
今天,随着缅甸加快国内改革,以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愈发成为全球共识,缅甸开始迎接来自全球各地的投资者。
“我感觉这里的人很善良,很好相处。”尹桃文说,“加上这边有很多中国人,来到这边我甚至觉得自己还在佛山,还在南海。”
“来到这里,我也有‘回家’的感觉。尤其是看到当地人,尽管居住在很旧的房子里,脸上依然洋溢着笑容。”杨建伍说。
在异国他乡创业闯荡,南商的乐观心态、开拓精神和闯荡豪情,是他们在海外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正是南海人一以贯之的宝贵精神财富。三四十年前,南海人率先冲破观念限制,扩展制度空间,争相“洗脚上田”,长出了全国瞩目的“草根力量”,也创造了全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传奇;近年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赴东南亚投资设厂,南海人冲在第一线。
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后的今天,这种对创业精神的保留与坚守,更加令人动容。几天前,南海区党代会传出重磅消息,南海区GDP已经超过3000亿元大关。在这一经济成就背后,是一大批南海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与敢为气魄。
这种企业家精神,也感染了很多企业员工。杨建伍表示,前往缅甸工作的国内员工,周六日经常加班加点,为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尹桃文也透露,公司征招员工前往海外工作的号召“一呼百应”,很多人踊跃报名。
秉持着这种精神,南海内衣产业乃至南海制造勇敢走出去,必将闯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 中国纺织网
资讯排行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打通“时尚+跨境”新路径!全球知名电商平台机构齐聚虎门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纤维之路×恒田企业×亚东集团×天虹纺织|202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对接交流活动走进江苏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20国宾客聚首虎门!虎门“三会”联动开启时尚新篇章!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